空调机位归谁? 村居法官说案例·走进东华社区
来源:杏彩体育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6:05:37
专栏今日正式上线。专栏立足基层、聚焦村居,每期围绕一个真实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解析法律问题,提出治理建议,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实用法治参考。 东华社区地处城乡结合
详细介绍
专栏今日正式上线。专栏立足基层、聚焦村居,每期围绕一个真实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解析法律问题,提出治理建议,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实用法治参考。
东华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处,下辖16个小区,是传统村居向城市社区转型的典型缩影。
我们与社区联动中发现,随着居住形态改变,矛盾类型也从以往的宅基地、灌溉纠纷,转向空调机位、设备平台等“微小空间”的权属争议。
“以前村民住平房,争的是宅基地、灌溉水;现在住高楼,矛盾全集中在这些‘巴掌大’的地方。”社区工作人员指着两户人家之间的空调机位说。
我们注意到,涉事的空调机位多位于楼栋外立面,面积普遍不足2平方米,却必然的联系到业主装修规划。这类纠纷的特点很鲜明:标的小但影响大,涉及业主、开发商、物业三方,且一旦激化,很容易引发其他业主效仿,引发连锁反应。
为何矛盾频发?通过深入走访,我们得知矛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:多数业主买房时没仔细看《商品房买卖合同》附件里的平面图,“以为空调位是共用的,可以随便选,直到装修时才发现归属已有约定”。而物业公司在业主收房、装修初期,也很少主动普及空间权属知识,业主通常在装修完成才察觉缺陷,此时已投入大量成本,对整改较为抗拒,情绪较为激动,容易从简单争执升级为激烈对抗。“这时候想着协调,往往已经晚了”。
“早知道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,我也不会犯这个错。”小区业主小廖夫妇说起这场纠纷时,仍有些懊悔。
2021年,小廖夫妇购置了边户,小陈则购买了相邻的中间户。我们在调取资料时发现,小陈的合同附件中明确载明“南面边户与中间户空调隔板为中间户使用”,房屋平面图也显示该机位仅设计通往中间户。而小廖夫妇的合同中并无此项约定,导致双方对机位归属产生认知差异。
2023年装修时,小廖夫妇拆了空调机位的分隔墙,把该空间纳入客厅。“我们以为这是公共区域的,想着多点空间。”小廖说。
小陈发现后,先找小廖协商,没谈拢;又找物业、开发商反映,物业现场核实后给小廖发出《装修违章行为整改通知单》,但小廖没配合。
随后,小廖提起诉讼,要求确认相关条款无效,被法院驳回。2025年,小陈以相邻权受侵害为由起诉,要求恢复原状。
案件审理时,我们考虑到邻里之间的关系,组织了调解:一边给小廖夫妇看法律条款、前案判决以及小区原始图纸,释明“擅自占有机位已构成侵权”;一边也劝小陈“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,协商解决更稳妥”。
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:小廖一次性支付小陈2万余元,此事就此了结,互不追究。“虽然花了钱,但不用再耗精力打官司,邻里关系也没彻底断了。”小廖说。
案件虽已了结,但引发的思考仍在继续。面对业主们对空调机位权属问题的疑惑,我们在该案结束后对社区进行走访调研,在此基础上对类案进行了梳理:
第一,机位归谁?法律上认定空调机位是否为某业主“专有部分”,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建筑区分所有权的规定,需满足三个条件:
“本案中,涉事机位只有通往06室的预留孔,物理上没法给08室用,合同还明确归小陈,符合法律关于‘专有部分’的认定标准,小廖占用就是侵权。”
第二,约定有效吗?至于与开发商的合同约定是否有效?只要约定基于合规设计,且没有恶意串通,就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。“如果业主觉得开发商‘暗箱操作’,得拿出证据,法律讲‘谁主张谁举证’,没证据的话,主张很难成立。”但如果该条款存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、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的无效或可撤销情形,如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开发商责任、加重业主责任、排除业主主要权利的,则可能会影响条款效力。
第三,擅自改造有何后果?擅自改造空调机位的后果,远不止“恢复原状”。拒不整改的业主,可能被城市房地产行政主任部门责令整改;如果造成损失,还得依法赔偿;若行为违反城乡规划有关规定法律法规,还可能面临相应行政处罚。“别觉得改造个小空间没事,其实可能踩了法律红线。”
通过案件折射出的普遍性治理隐患,我们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,从“落实前置告知、加强装修监管、搭建调解平台、开展普法宣传”四个方面提出要求,推动个案经验向治理效能转化,个案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。
同时,也给社区提了醒。“光靠法院‘救火’不够,社区也得从源头‘防火’。”我们与东华社区共同召开基层治理专题座谈会,建议把空调机位纠纷的化解经验纳入《居民公约》,明确空调机位、楼道走廊等空间的使用规范。同时,推动社区定期举办“邻里茶话会”,邀请纠纷当事人“现身说法”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。
在我们的建议下,物业公司也在调整做法。“以后业主收房时,我们会主动讲解合同里的空间权属条款,装修时加强巡查,发现违规及时劝导。”社区物业负责这个的人说,还会在业主群、公告栏推送类似纠纷案例。
如今,东华社区的第一期“邻里茶话会”已在筹备中,不少业主主动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。“其实大家都不想闹矛盾,关键是要把‘规矩’讲清楚,把‘沟通’的路搭起来。”一位业主的话,让我们深感欣慰——通过法院与社区的共同努力,小区里的“微小空间”,既能守住法律边界,也能装下邻里温情。
“小空间”关乎“大民生”。通过这一个案例,我们大家都希望传递一个理念:唯有明晰规则、尊重权属、友好沟通,才能从根源上消解邻里纠纷。龙岩法院村居法官团队将继续深入村居、深耕基层,与大家一起,共筑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。
如遇类似纠纷,欢迎通过所在村居社区公示的村居法官信息与我们联系,让我们携手,让法治力量在基层深深扎根。


免费服务热线: